查看原文
其他

警惕舆情“春劫”

王可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-03-31

文/王可 (新京报传媒研究院)


2024年春节临近,舆情风险较高的集中在交通、消费、安全生产、民生保障等方面。

春节舆情既有个人的经历和感受,也反映社会问题和矛盾,是需要加倍重视的宣传窗口期。
 01 
交通
春运堪称“世界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徙”。
今年春运从1月26日持续到3月5日,为期40天。交通运输部门预计,春运期间全国将有创纪录的90亿人次进行跨区域流动,是2023年的近两倍。
作为疫情防控平稳后首个常态化春运,旅客出行意愿强烈,舆情形势更加严峻。

春运启动仅10天,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通知明确“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区域内揽客运营”、琼州海峡过海车辆长时间排队等待,过海船票已售罄、“火车票难买,一些车次开售即秒光”,等交通方面新闻引起较大范围讨论。




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春运期间,春节假期结束和学生返校将成为两个客流高位运行的时段。

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公交地铁,出租车、网约车等运力调配规划,避免乘客到站滞留,引发踩踏事故、安检疏忽等问题。

 02 
消费

作为“2023消费提振年”系列活动的延续,2024年被商务部确定为“消费促进年”。


春节作为传统的消费旺季,无论是旅行、购物、餐饮还是文化消费方面,都被寄予着极大期待,但与此同时潜藏的舆情隐患也需关注。


  • 旅行

统计数据显示,2024春节期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7倍,北方冰雪游、南方温泉避寒游“南北互换”是国内游热门;出境游、入境游订单均同比增长10倍以上。


前有“尔滨”打样,国内文旅城市“内卷”早已白热化。部分地方出现营销“用力过猛”“打擦边球”等问题,引发舆论质疑。



除此以外,冬奥会以来,冰雪运动已经逐渐成为国内“新年俗”。但尚不成熟的市场和参与者一道让冰雪运动相关的纠纷频发,同样是值得相关部门注意的舆论重点。



集中在春节假期出游,除了带来了火热的旅游市场,也带来了“人从众”的景区噩梦。人流过度聚集除了影响游玩体验,更严峻的是可能发生的伤害性事故。


相关部门除了对于景区商圈的承载量进行提前评估、预警、限流等措施外,还有必要加强对非热门路线和“宝藏景区”的宣传推广,以求分散游客,提升体验。



  • 购物

哪里有消费,哪里就难免有陷阱。


春节期间,酒店涨价,“鬼秤”再现,物流停滞,虚假退款等购物类舆情高发,线上线下均难幸免。


对此,畅通举报维权渠道,及时曝光违法行为,同时对积极执法进行鼓励宣传,都是稳定消费者购买信心的有力方式。



  • 餐饮

民以食为天,对于春节假期来说,“吃”的话题永远在嘴边。


频繁的聚餐、外食除了提振消费,也会带来相关的食品安全、饮酒事故等新闻的高发,需要媒体特别注意。




  • 文化消费

酒足饭饱后的文化需求已是国人的消费重镇。


2023年,国内线下文化消费强劲复苏。春节期间,无论是电影、演出等文娱活动场景都加倍火热。


对此,票房新闻、演出新闻、文化市场执法新闻等话题,势必霸屏。


对相关部门来说,关注票价异常波动、警惕“黄牛”卷土重来,都是在这个舆论节点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。


 03 

安全生产

举国团圆欢庆的新春佳节,由于居民用火、用油、用气、用电增多,也成为了安全事故的高发期。

仅入冬以来,全国已发生多起因就餐等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,而在去年兴起的“围炉煮茶”热度仍存,也成为了潜在的安全风险。




除此以外,临近春节之际,“禁燃令松绑”这一词条登上热搜榜单,让春节更有“年味儿”的期待,在朋友圈、社交平台违规传播销售烟花爆竹的信息加持下,日渐发酵。



 04 

民生保障

作为保障居民度过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的后援团,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在市场保供、稳定物价等方面,早已做好准备。


而受到供需关系变化和季节性的影响,蔬菜水果,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仍会出现周期性上涨。


对此,相关部门在把握市场动态,强化趋势研判等方面,应更早更深度出手,及时发现舆情,处理舆情,确保民生保障方面不出现大的舆情波动。





校对|李立军






阅读推荐


 主播被指抄袭,道歉有用吗?

新闻也能Call back?

新闻评论拒绝“标题党”

这不只是201张新闻海报……

新闻评论不能做“跟屁虫”




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
大家记得将「新京报传媒研究」设置为星标🌟
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




欢迎关注新京报传媒研究

想和大家分享你的“传媒观点”吗?

投稿邮箱就在这里:

cmyj@bjnews.com.cn

投稿一经采用,有好礼相送呦!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